分享几款平常喜欢用的AI工具,都是如何来提效的?

我平常用的 AI 工具挺杂,属于“见一个爱一个”的那种。DeepSeek、豆包、纳米 AI、Kimi,甚至 Cursor、即梦、海螺,我都装过,也删过,留下来的都是能让我“一键搞定”的。我把它们分成三类:写稿、做图、剪片,外加一个最近才发现的语音转文字神器。

先说写稿。白天我是品牌策划,PPT 和脚本几乎天天见。以前做一份 20 页的提案,先找模板、再抠图、再排版,折腾两三个小时算快的。现在我把项目背景、核心卖点一股脑丢给 DeepSeek 或者豆包,十分钟就能拿到整套大纲:逻辑框架、金句标题、配图建议一次到位。我再花五分钟改改配色,就能直接发给客户。晚上回家做自媒体,流程一模一样,只是主题从“新品卖点”变成“周末去哪吃”。AI 写完文案,我顺手让即梦出几张封面图,色调统一,点赞率肉眼可见地往上涨。

我还关注了AI工具导航网站,里面收集了N多的免费AI工具,也一起分享给大家:

再说剪片。我本职其实不算剪辑,但短视频时代,不会剪片就像不会打字。我把素材拖进海螺,选好“vlog”模板,AI 先自动掐头去尾,再把高光镜头对上鼓点,最后套个电影级 LUT。整个过程点三下鼠标,十分钟渲染完。偶尔遇到几年前拍的老视频,画质糊得像马赛克,我就扔进“牛学长图片修复”和“牛小影”。它俩内置十几种模型:通用降噪、细节修复、人像美颜、黑白上色、视频补帧……勾选“全部”,去泡杯咖啡回来,4K 版本就躺在文件夹里。最惊喜的是补帧,原本 30 帧的老片子,一键插到 60 帧,动作瞬间丝滑,发朋友圈被问“换了什么新设备”。

最近最让我上头的是语音转文字工具 VAMX。起因是老板突然甩来一段两小时的 Zoom 录音,让我“晚上前出会议纪要”。我原本想硬着头皮听写,结果同事甩给我一个链接:免费、无上限、支持 90 多种语言。我半信半疑把录音拖进去,一分钟不到,一份带时间戳的 Word 文档就躺在桌面,连“嗯、啊、那个”都被 AI 自动过滤了。准确率我用脚指头算都有 95%。更离谱的是,它还能直接识别发言人,把每个人的话用不同颜色标出来,导出时一键关联飞书文档,同步给同事,省得我来回发邮件。后来我连 B 站课程、抖音直播回放都往里扔,转完直接生成双语字幕,做知识切片视频省时又省力。

用久了,我总结出一套“懒人三问”来挑工具:能一句话解决吗?能一键导出吗?能免费就更好。只要满足这三点,我就长期留在桌面上。对我来说,AI 不是炫技,而是把时间从重复劳动里抢回来,多睡半小时,多喝一杯冰美式,这才是真正的生产力。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