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到底是风口,还是泡沫?普通人到底能不能靠它赚到钱?

AI 文章1天前发布 小编
1 0 0

最近聊起副业、搞钱,十个朋友里有八个都在提AI。有人神神秘秘地说:“现在不做AI,就跟十年前没买房一样。”也有人嗤之以鼻:“不就是炒概念吗?能挣几个钱?”

那真实情况到底咋样?AI这阵风,到底能不能把人吹起来?

我扒了几个真实案例,发现一个挺扎心的真相:AI确实是风口,但真正能挣到钱的,永远是少数。


一、风口来了,先赚钱的不是技术大神,而是“会来事儿”的人

很多人以为,AI这玩意儿得懂代码、会调参、搞算法才能玩。其实不然。

2023年那会儿,GPT刚火起来,第一批闷声发财的,是卖账号的。你没听错,就是那种“注册个号,租给你用”的生意。那时候很多人连怎么翻墙都搞不明白,更别说用ChatGPT了。

于是,有人干脆打包服务:账号+网络+教学,一条龙。据说有个大学生,就靠帮人“解决网络问题”,一个月不到赚了将近一万。虽然后来账号被封,项目黄了,但人家已经赚到第一桶金了。

ad

AI 工具导航

优网导航旗下AI工具导航,精选全球千款优质 AI 工具集

你看,这哪是技术活?这是信息差+执行力。

到了2024年,AI绘画、AI视频工具遍地开花,风口又换了一波人。这时候赚钱的逻辑变了——谁跑得快,谁就能吃到红利。

比如在小红书上,有人靠AI画头像,粉丝才35个,但只要一篇笔记爆了,一天就能接到二三十单,一单39.9,成本几乎为零。还有人卖AI生成的手机壁纸,一张5块钱,爆款一篇卖了4000多份,轻轻松松几万进账。

你说这技术多难?真不难。上传照片、输几个关键词、点生成,三分钟搞定。审美不重要,经验也不重要,关键是——你敢不敢干,愿不愿意坚持发内容。


二、别光看热闹,得琢磨“怎么把AI变成你的生产力”

很多人看到别人靠AI赚钱,心里痒痒,但一上手就懵了:工具不会用,提示词写不明白,生成的图怪模怪样。

其实,AI不是要你从零开始造轮子,而是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跑得更快。

举个例子:你想做个PPT,以前查资料、找图、排版,两天都搞不定。现在呢?AI帮你写大纲、生成内容、自动排版,10分钟完事儿。效率提升的不是一点点,是成倍地翻。

再比如写商业计划书、做财务分析、代写简历……这些原本靠经验和时间积累的技能,现在有了AI加持,一个人能干三个人的活。你原来只能接一个行业的单,现在跨行业也能快速上手。

这才是AI最狠的地方:它不光帮你省时间,还帮你打破能力边界。

所以,真正聪明的人,不是一上来就想着“靠AI发财”,而是先问自己一句:我现有的技能,能不能用AI放大十倍?


三、别追风口,要找“需求”——好产品,是解决问题,不是炫技

现在市面上一堆AI产品,花里胡哨,动不动就说“颠覆行业”。但真正能活下来的,往往是那些看起来没那么酷,但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

比如有个AI工具,功能特别简单:你每天输入吃了啥,它就自动生成一份饮食分析报告,告诉你营养搭不搭、热量超没超。就这么个“小工具”,居然冲上了付费榜前三。

为什么?因为它戳中了很多人“想健康管理,但懒得记、不会算”的痛点。

说白了,AI不是万能药。你不能为了用AI而用AI,而是要想清楚:用户到底需要什么?

就像盖房子,AI是地基,但房子好不好住,还得看设计、看装修、看体验。光有地基,没人买单。


四、普通人怎么上车?三条路,总有一条适合你

如果你也想试试AI这波红利,别慌,也别急着砸钱买课。先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类:

  1. 执行力强的“行动派”
    别想太多,先干起来。去小红书、抖音发内容,做AI头像、壁纸、表情包,成本低、上手快。哪怕一开始没人看,坚持发,总有爆款的机会。
  2. 有专业技能的“职场人”
    把AI当成你的“外挂”。你会写PPT?AI帮你提速。你会做设计?AI帮你出图。你会写文案?AI帮你扩写优化。你的经验+AI的效率=降维打击。
  3. 想长期发展的“产品思维者”
    别光接单,试着做个能解决具体问题的小工具。比如自动写周报、智能生成简历、AI陪练面试……哪怕只是个小插件,只要有人愿意付费,就是机会。

写在最后

AI到底是不是风口?我的答案是:是,但它不是遍地捡钱的金矿,而是一把放大器。

它能放大你的效率,也能放大你的懒惰;能让你一天干完别人一周的活,也能让你在“等工具、等灵感、等风口”的犹豫中,错过一切。

所以,别再问“AI能不能赚钱”了。真正的问题是:你,准备好下场了吗?

风口从来不会等人,等你看到它的时候,第一批人已经飞起来了。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