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狗狗币会被公认为“下一个比特币”?

币圈文章2小时前更新 小编
3 0 0
免责声明

今天我们讲一个未来十年内极有可能让各位实现财富自由的投资品——Dogecoin。

ad

币安 Binance

全球顶级交易所,手机即可买比特币,10元买比特币,1元买NFT!

Dogecoin,中文名是狗狗币,被公认为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比特币”的加密货币,也被马斯克称为“人民的加密货币”。

本文我们先从历史、市值、算力这三个角度介绍狗狗币,对比它和比特币的异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会提到一个假想的发币例子。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解决大家99%的有关于加密货币领域的技术问题。

然后我们会从名人效应、实际应用、技术团队、社区热度四个方面来说明为什么狗狗币存在高回报潜力。

狗狗币的历史

首先,我们简单说说狗狗币的历史。大家应该都见过那只著名的柴犬表情。实际上,狗狗币和这个表情确实存在很深的渊源。为什么狗狗币会被公认为“下一个比特币”?

2013年,狗狗币的发明者为了讽刺山寨币发行的泛滥,嘲讽人们在加密货币市场中的疯狂投机,发了条推特,大意是:“既然你们这些山寨币都行,那我也开发一种狗狗币。”
在推文的结尾,他还加上了这只柴犬的表情,本意只是开个玩笑。没想到网友对这个想法反应非常热烈,他也就顺势真的把狗狗币开发了出来。

ad

欧易 OKX

全球顶级交易所,三大巨头交易所之一,仅次于币安!

不久之后,狗狗币还成了这些泛滥的山寨币中最泛滥的那一波。

什么是“山寨币”

这里我们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山寨币”。

山寨币指的就是除了比特币之外的其他加密货币。虽然这些加密币都在不同方面试图优化比特币存在的缺点,但它们的技术底层都依赖于比特币那一套系统,所以这些币本质上都是“山寨版比特币”。
这个依赖关系对于狗狗币来说也同样存在:狗狗币底层源于莱特币(Litecoin),而莱特币抄的就是比特币的代码。

莱特币和比特币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莱特币挖矿更简单,因为莱特币没有使用和比特币一样的加密算法。
莱特币开发者的本意是想避免未来产生像比特币矿机一样的莱特币矿机,进而避免因矿机垄断导致的发币权垄断。

ad

派网 Poinex

全球领先自带量化机器人交易平台,提供网格交易、期货套利等量化策略。

什么是“挖矿”“加密算法”和“矿机”

说到这里,需要给大家解释一下到底什么是“挖矿”“加密算法”和“矿机”,因为这正是所有加密货币(也包括狗狗币)的内核。

想理解这些,大家先要做一个思维角度的转变。

对于某种货币,就我们普通用户而言,我们关心的是自己的账户余额;但对于货币本身,其实更关心的是货币的转账历史。

因为有了所有用户的转账历史,就可以计算出每个用户的个人余额。
明白了这一点,剩下的部分就很好理解了。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加密币的底层基于的是区块链技术。

这句话换个简单点的说法,就是加密币都使用一个叫“区块链”的账本,记录转账的历史信息。

“假想发币”和转账例子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现在就进入到文章开头提到的“假想发币”例子。

现在我要发行一种新的加密货币——猫猫币。

首先我需要选择一种区块链,可以理解为给猫猫币准备一个账本。
在第一页上记录:“创造100个猫猫币,并把这些币平均分给小A和小B”,这样我们就有了账本的第一页。
有了币还不够,能流通起来的币才是有价值的币。
假设小A想把10个币分给新用户小C,于是我们翻到账本的第二页,记录:“小A的10个币转给小C”。

OK,关键的部分到了:那谁有资格翻这个页、做这个记录呢?

我作为这个币的开发者,按正常人的逻辑,应该是我有资格,对吧?
但如果继续由我记录,那这个币就被我彻底掌控了,这个币也就存在着一个中心,和目前以美联储为中心的美元没有任何区别。

于是我们要回到那个“准备账本”的瞬间。在那一瞬间,我定下了一条规则:有能力的人才能翻页做记录,而且以5个猫猫币作为翻页做记录的奖励。

那怎么找到这个“有能力的人”呢?还是人类最古老的考核方式——做数学题。

在准备账本的那个瞬间,我给出了一个计算公式,比如“平方和”和一个结果要求,比如“大于100”。

想获得奖励的用户就需要使用自己的计算机,随机试数,让这个随机数通过公式计算得到的结果满足要求。

在这个例子里,如果小D第一个找到了满足条件的随机数“11”,那小D就是那个“有能力的人”,小D也就获得了5个猫猫币作为奖励。

实际上,小A还需要额外付给小D 1个猫猫币作为转账手续费。

于是小D翻到了账本的第二页,记录三条:
1. 小A转给小C 10个币;
2. 小D获得了5个猫猫币的奖励;
3. 小D得到了来自小A的1个猫猫币手续费。

实际上,上面的交易过程还隐藏了另一个关键点:我们需要证明“转给小C的10个猫猫币”这个请求确实由小A发出,而不是其他用户假装自己是小A。

这个部分比较复杂,涉及两个过程:加密和验证。

加密过程仅发生在交易信息发出前,由消息发出者在交易信息的末尾加上一串数字。这串数字由转成数字格式的交易记录,加上一串只有发信息的用户才知道的数字密钥,再通过上面提到的计算公式对输入求平方计算得到。

在加密过程结束后,包含交易记录和末尾数字字符串的信息就被发送到了网络上。

接下来的步骤就是验证:需要翻页做记录的用户会先把交易记录转成数字,接下来用小A对所有账本参与者公开的“公钥”和上面的计算公式对输入求平方,反向验证信息末尾的数字字符串是否正确。
如果验证成功,则证明交易记录确实来源于小A。

需要注意的是:小A的“公钥”和“私钥”是存在数学关系的,在小A加入账本的那一刻,就由账本为小A分配好了。

且公钥只能验证数字字符串是否有效,不能完成加密,也不能利用数字字符串和交易记录反推出私钥。
不知道小A私钥的用户,即使生成交易信息末尾的数字字符串,也无法通过网络中已经公开的属于小A的公钥的验证。

这里的验证和加密,实际就是加密货币中“加密”一词的来源。

由此,在第二页结束记录的这个时刻,我们不仅有了转账记录,还得知了各个用户的余额:
小A:39币;小B:50币;小C:10币;小D:6币。
从此以后,还会有第三页、第四页……完整的猫猫币流转体系就创建起来了。

那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高,大家算得越来越快怎么办?

一瞬间有无数个人都得到了下一个符合要求的随机数,而我们甚至都没有需要做的转账记录,这不就造成了计算资源的浪费了吗?

不怕,这个账本还有“翻页计时”功能:如果账本发现翻页的速度越来越快,接下来的结果要求就会提高,比如说原先要求“大于100”,现在自动改成“大于1000”“大于1万”,直到账本回到一个合理的翻页速度。

换另一个角度:如果没有人愿意翻页做记录该怎么办呢?

毕竟计算机计算也是要费电、损耗硬件的。因此,我们要想办法激励用户。
激励的办法就是修改奖励的大小:今年内成功翻页做记录的用户每次奖励5个猫猫币,明年翻页记录的用户奖励就变成了2.5个猫猫币,以此类推。

越早翻页做记录的用户,就越容易获得更多的猫猫币。

在上面的例子里:
计算公式就是“加密算法”;
“挖矿”就是指用户试图找到随机数的过程;
“矿机”就是一个特别擅长计算某个数学公式的计算机;
区块链的“区块”就是账本的一页;

这一页页的记录连接起来成了账本,那一块块区块连接起来就成了“区块链”。

加密币的核心技术

实际上,不同的加密货币之间之所以存在区别,就在于人们更改了上面例子中某个关键名词的具体表现形式。

比如我们提到莱特币与比特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加密算法不同——实际就是他们使用的计算公式不同。
对他们来说,这个关键的名词就是“计算公式”。莱特币的公式更简单,因此即使是普通的家用计算机,也能胜任找到符合条件的随机数这一任务。

而狗狗币和莱特币的区别,就在于对翻页做记录用户的奖励方式。

莱特币和比特币一样,只有固定数量的币用作奖励,也就是说未来会有那么一天,所有的比特币都以奖励的形式发放完了,从那以后就不会再有新的比特币产生,之后的翻页做记录的奖励只有转账附带的手续费。

但对于狗狗币来说,不仅始终有手续费,未来每年都会产生50亿个新狗狗币,作为对翻页记录用户的奖励,由此也就确保了始终有人愿意为狗狗币提供挖矿(也就是记录转账信息的算力)。

我知道各位担心狗狗币的价值会因此受到稀释,我们在接下来的内容里会回答这一问题。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就明白了加密币的内核。

现在每遇到一种新的加密币,我们只需要知道这种加密币的某些属性,就可以彻底地了解该加密币。
而这些属性不过就是上面例子里提到的那些名词;

那些名词在不同加密币上的不同表现形式,也就决定了该币的未来走势。

为什么狗狗币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比特币”

接下来我们就聚焦于当下市值前10的加密币,因为这些币在未来最有可能杀出重围。

看看为什么说狗狗币在这10种币里,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比特币”,最有可能为我们带来超额收益。

首先,这10种币里,USDC和USDT是稳定币,它们的价格在理论上不会发生变化。

而比特币已经价格太高,普通人可以投资比特币,但指望投资比特币实现跨越财富阶级,在当下这个时间点怕是有点晚。

于是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剩下的7种币。

第一个考察角度:加密币发行方(也就是上面例子中的“我”这个名词)。

在这7种币中,只有狗狗币的发行方和比特币一样,不是具体的公司;其他的6大加密币背后都有大型商业公司的身影。

这也就是为什么马斯克说狗狗币是“人民的加密币”。
如此一来,在这7种币里,只有狗狗币才能被称为根正苗红的“去中心化加密货币”。

考察角度二:如何决定“有能力的人”(也就是怎么决定哪个用户才可以翻页做记录并获得奖励)。

对于狗狗币来说,是和比特币一样的“做数学题”,这种方式被称为POW(工作量证明)。

但对于其他的币,“有能力”大多指的是“加密币存款多的人才有资格翻页做记录”。

比如著名的以太币,谁手里的以太币多,谁就可以记录下一页的以太币交易,并获得奖励,这种方式叫POS(权益证明)。

还有一种,是民主竞选:大家推举一个用户翻页并记录新一页的加密币转账,以获得奖励,这种叫DPOS(委托权益证明)。

后两种奖励方式自然就会保护该加密币的“先发用户”——谁当下已经拥有了较多的以太币,谁未来也就更容易获得更多的以太币,这就造成了不公平竞争。

由于时间关系,本期视频我们就只看“发行方”和“翻页做记录的共识机制”这两点。大家可以根据这种方式,对比其他关键名词在不同加密货币上的不同表现形式。

转变还需要一个契机

上面我们说了,狗狗币从技术上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比特币”,但这只是“可能”。
完成这种转变还需要一个契机,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加密币的暴涨需要“爆点”。

对于比特币来说,“爆点”一方面来源于每四年翻页做记录的奖励减半机制;

另一方面来源于比特币产生后,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叠加:

比如塞浦路斯银行危机,促使比特币完成从20美元到100美元的历史性突破;

2020年美联储的量化宽松,以及2021年比特币ETF的发行,导致大量流动性注入比特币市场。

于是价格的提高不断改变着人们对比特币的态度,而态度的转变又不断促使比特币价格继续创出新高。

狗狗币的“爆点”

而狗狗币的“爆点”主要有四点:

1. 2021年,马斯克在推特上多次为狗狗币“喊单”,促使狗狗币从0.01美元最高突破0.73美元,让狗狗币从原来的寂寂无名直接跻身十大加密币。

2. 社区热度:狗狗币和其他十大加密币不同,它只是一个诞生于加密币社区的“迷因币”。“迷因币”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币只是发源于一个玩笑,但也正因为如此,狗狗币在加密币社区的热度始终不低。天生的搞笑体质,让很多不了解加密币的人也知道狗狗币,这也证明了狗狗币天生具有互联网时代的流量基因。

3. 实际应用:这一点也与马斯克脱不开关系。特斯拉曾多次宣布可以用狗狗币购买周边商品,而X平台也多次传出将推出支付功能,狗狗币就是支付方式之一。

4. 狗狗币的技术团队:实际上狗狗币背后虽然没有公司,但始终存在着一群狗狗币支持者,不断地开发着狗狗币生态圈内的新工具。

但为什么以上这些都没有让狗狗币的价格真正获得像比特币那样的突破呢?原因很简单:时机未到。不然怎么叫“有潜力”呢?

如果上面的爆点真的实现了,那我们这期的视频主题就会变成“寻找下一个狗狗币”了。

狗狗币增发的影响

说到这儿,我们解答一下前面提到的问题:为什么每年增发的50亿枚狗狗币不会对狗狗币的价值产生很大影响?

毕竟比特币都是有限额的——2100万枚,发完就没有了。

但其实这正是比特币的设计缺陷。

大家可以考虑一下黄金:人类发掘黄金的历史到今天已经有6000年了,每年还是有新的黄金被开采出来。只要每年我们对于黄金的需求大于黄金的供给,那黄金的价值就会不断上涨;

而不断产生的黄金也为黄金市场的新玩家降低了门槛,也就不断地有新的投资者愿意进入到黄金投资的市场中。

任何事物本来都没有价值,所谓的价值只是人类的“想象共识”而已。拥有相近想象的人越多,想象对象的价值也就越坚固。

对于狗狗币也是一样:只要每年我们对于狗狗币的需求大于50亿枚,那狗狗币就是供不应求的。当下的数据是:每天就有将近40亿枚狗狗币用于链上的转账和支付。而比特币的总数是固定的,这就意味着未来比特币的接受范围注定会小于有着温和通胀能力的狗狗币。

即使在现在,比特币高企的价格已经让不少投资者望而却步了。

总结

好的资产往往有两个特点:

第一,单价稳步提高,吸引更多投资者的目光;

第二,容易获得更多的数量,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做“接盘侠”,也就是让更多的人进入到同样的价值幻想。
(不过,比特币也从另一个角度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碎片化比特币交易”。)

需要说明的是:狗狗币确实有上涨潜力,但并不一定会有遇到“爆点”的运气。但“爆点”一旦出现,狗狗币就极有可能成为让投资者实现财富自由的投资品。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